
广州港进港航道多功能航标从1座增至8座牛管家,海上风电场航标设置超12处,6项科技创新成果获奖……10月28日,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航标处(下称“广州航标处”)举行新闻通气会,介绍“十四五”期间该处取得的成效。
会上介绍,该处通过优化航标配布、强化科技赋能、防范商渔船碰撞等举措,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海上新业态及“双碳”目标提供航海保障。
服务国家及省市重点项目
“十四五”期间,广州航标处响应国家战略,全力服务国家及省市重点项目。
其中顺利为广州如意坊隧道、金光东隧道、会展西隧道等十余个省市重点项目保驾护航;在跨江跨海桥梁领域,完成深中通道营运期水上助航标志变更、狮子洋大桥营运期航标工程以及虎门大桥辅航道桥施工期助航标配布,全方位保障桥区水域船舶航行安全。
牛管家
同时,该处大幅提升对港珠澳大桥和虎门大桥水域的水文、气象实时监测能力,对珠江口航道重点水域航标进行功能化改造,广州港进港航道多功能航标数量从1座跃升至8座,航道感知能力初步形成链条。
服务风电、海洋牧场等发展
广州航标处还聚焦海上新业态,保障海上安全和加速推动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十四五”以来共完成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等超12个海上风电场项目施工期及营运期专用航标设置工程;在广东沿海外航路设置3座大型浮标,有效降低船舶进入海上风电场水域的风险,保障了施工期和营运期船舶通航安全。
在海洋牧场建设上,完成阳江半潜浮体式网箱平台项目航标工程、为江门下川平石寨养殖场应急设置航标,有力保障了海洋牧场养殖区内设施及过往船舶的航行安全牛管家,推动海洋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良性互动。
此外,针对防范商渔船碰撞这一海上安全难题,联合多方力量,推进海洋渔船交通安全源头治理。利用AIS大数据资源,分析制作商渔船分类轨迹图谱,排查梳理出6处商渔船交通流密集区域,并通过“进渔村、进渔企、进渔船”活动,将航海保障服务送到渔民身边,保障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科技赋能航海保障事业
会上介绍,科技创新是广州航标处提升服务能力的核心驱动力。
“十四五”以来,该处共获得5项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另有6项课题研究获得中国航海学会科学进步奖,研究范围涵盖航标遥测遥控、无人机智能航标巡检等重点领域。
据统计,该处持续优化辖区AIS岸基系统,今年共计完善26个AIS基站的补点申报,同步实施51座内河涉客及7座非涉客AIS基站的4G备用链路模块建设,通信可靠性显著增强。
该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启动“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进航海保障事业的绿色化、智能化,为港航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航海保障服务。
南方+记者 张子俊
通讯员 叶佳炜牛管家
易速宝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